央廣網北京8月2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我們曾經把日本稱為“危險的東鄰”。確實,日本民族是一個島國民族,它有著自己獨特的民族性格。在明治維新後,日本拋棄了自隋唐之後跟在中國後面亦步亦趨的傳統,聲稱要“脫亞入歐”成為列強的一員。他很快就成了一個野心勃勃的國家。
  然而實現野心是要有條件的。由於生為島國,環顧四周波濤茫茫。要想向外發展,必須擁有海軍!當睦仁天皇親眼目睹日本海軍仍屬弱小的情況後,他發出了影響深遠的諭令:“海軍為當今第一要務,務必從速建立基礎”。從這時起,在大清與日本之間,展開了持續20年的海軍競賽。可以說,在這場競賽的前一階段,中國海軍是領先的:受“蕞爾小國”之欺刺激的大清國,最先開始針對日本的海軍武器建設,儘管在對西洋鬼子的戰爭中先後失敗過兩次,但天朝上國的財政規模和國庫儲備,絕非東瀛彈丸可比。一旦拿定主意,很快就可見到成效。曾經的亞洲第一不是吹出來的,是花了大把銀子買回來的。要不怎麼在1886年北洋海軍訪問日本之後,巨大的定遠艦嚇住了日本民眾呢?
  然而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當定遠和鎮遠讓日本人感到心虛的同時,也激發了國民對日本為擴張而興建海軍的認同。於是,從民間到官府前所未有的一致起來,甚至當時日本國內流行的一個兒童游戲,就叫做打沉定遠。“一定要打敗定遠”不僅成為願望,而且化為了行動。
  事實上,從早期開始,中日雙方就以購買軍艦為標誌開始了相互之間的“較勁”:中國買“超勇”,日本就買同型的“築紫”,隨後又買了從超勇改良而來的“浪速”;中國馬上買了從“浪速”改型的“致遠”。
  英國紐卡斯爾城因為有一個叫做埃爾斯維克的船廠而聞名。它坐落在泰恩河畔。在西方海軍界把19世紀末中日海軍競賽叫做“泰恩河軍艦競賽”,因為兩國的軍艦多在此建造。特別是艦船設計出新的時候,兩個國家的海軍都會有新的訂單。但是在80年代後期,買船的國家就只有日本而沒有了中國。
  從1883年到甲午戰爭爆發,日本先後提出了4次海軍擴張案,購買和建造了一大批軍艦。在1891年的海軍擴張案被日本國會以財政難以承受為由否定時,日本天皇突然出面干涉,不僅支持而且將皇室經費捐出以購買新艦。在這種壓力下日本國會通過了此案。
  日本軍艦不僅型號新,而且艦上的武器也新。特別是1890年以後,在北洋海軍被迫停購艦船火炮的同時,日本卻花大價錢大量裝備了新式大口徑速射炮。著名的“三景艦”就是專門針對北洋海軍而訂造的,不僅航速快,而且日本人甚至還追求火炮的口徑要大於北洋海軍最大的定遠和鎮遠。
  在一片瘋狂中,日本海軍的實力最終完全超過了北洋海軍;具備了與中國爭奪遠東制海權的海軍兵力。一頭已經開始齜牙的狼,就要出籠了。  (原標題:[真實甲午]“危險的東鄰”流行兒童游戲“打沉定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e51oevd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